精彩小说尽在阿波罗梦!手机版

阿波罗梦 > 穿越重生 > 七零乡下小媳妇

七零乡下小媳妇

迷雾知途 著

穿越重生连载

书荒的小伙伴们看过来!这里有一本迷雾知途的《七零乡下小媳妇》等着你们呢!本书的精彩内容:剧仿佛灵魂被硬生生塞进一个不属于它的躯李卫东猛地睁开意识从二十一世纪恒温的写字楼被狠狠抛入一片冰冷的黑“呼——”屋狂风卷着雪像成千上万只饿狼在撕扯着这栋破败的土坯发出令人牙酸的嗥屋里更风从墙壁和窗户的每一条缝隙里钻进如无形的冰刺得他浑身发他躺在东北农村最常见的大土炕身下的棉被薄得像一张还散发着一股潮湿发霉的酸胃里空得像被一只手攥疯...

主角:李卫东,赵德柱   更新:2025-10-24 05:00:02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剧痛,仿佛灵魂被硬生生塞进一个不属于它的躯壳。

李卫东猛地睁开眼,意识从二十一世纪恒温的写字楼里,被狠狠抛入一片冰冷的黑暗。

“呼——”屋外,狂风卷着雪粒,像成千上万只饿狼在撕扯着这栋破败的土坯房,发出令人牙酸的嗥叫。

屋里更冷,风从墙壁和窗户的每一条缝隙里钻进来,如无形的冰针,刺得他浑身发抖。

他躺在东北农村最常见的大土炕上,身下的棉被薄得像一张纸,还散发着一股潮湿发霉的酸味。

胃里空得像被一只手攥住,疯狂抽搐,带来一阵阵眩晕。

他艰难地抬起手,借着窗外雪地反射的微弱天光,看到了一双不属于自己的手——指节粗大,布满了皲裂的口子和己经发黑溃烂的冻疮。

这不是他的身体!

就在这时,一股庞杂而混乱的记忆碎片如潮水般涌入脑海。

头痛欲裂中,他看到了一个孤僻木讷的青年短暂的一生。

这个青年也叫李卫东,二十三岁,红旗生产队三小队的社员。

父母早亡,从小寄人篱下,养成了沉默寡言、干活慢吞吞的性子,甚至还有点口吃。

在以劳动换口粮的生产队里,他这样的人无疑是食物链的最底层,常年挣不够工分,饿肚子是家常便饭。

昨天,他在冰天雪地里下工,回来的路上脚下一滑,重重摔在雪地里。

被人半拖半扶地弄回来后,就发起了高烧,昏睡不醒。

在所有人看来,这个冬天他肯定是熬不过去了。

原来,那个在工位上连续加班七十二小时后猝死的程序员李卫东己经死了。

而现在,他成了这个七十年代的同名青年。

“死而复生……吗?”

李卫东自嘲地扯了扯嘴角,却牵动了干裂的嘴唇,疼得他倒吸一口凉气。

他摸了摸自己冰冷的额头,高烧似乎退了一些,但身体的虚弱和饥饿却像催命符一样,提醒着他眼下的绝境。

如果不能迅速掌控局面,这具刚刚获得新生的躯壳,很快就会变成荒野上的一具冻尸。

求生的本能压倒了一切。

他强撑着坐起身,寒气瞬间包裹全身,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他摸索着点燃了桌上一盏几乎见底的煤油灯,昏黄的豆大火光在狂风中摇曳,勉强驱散了些许黑暗。

借着光,他在墙壁的一处砖缝里,翻出了一本被摩挲得泛黄卷边的工分手册。

册子封面上,用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李卫东,男,23岁,红旗生产队三小队社员”。

他翻开内页,上面用各种简陋的符号和数字记录着原主每日的出勤、劳动项目和折算的工分。

作为一名与数据打了十几年交道的程序员,李卫东的目光几乎是下意识地开始扫描、分析这些信息。

每日出勤记录、劳动量折算、口粮配额……他那因高烧而略显迟钝的大脑,正以一种旁人无法理解的方式高速运转,试图从这堆杂乱无章的记录中建立一个逻辑模型。

很快,他发现了问题。

过去十天,根据原主断断续续的记忆,他明明每天都去了牛棚割草喂牛,一天都没有缺勤。

可这本册子上,却只记了六天的工分,凭空少了西天!

李卫东的心猛地一沉。

这不是意外,这是人为的克扣!

在七十年代的农村,工分就是命。

少一分工分,就意味着少一份口粮。

在这青黄不接、人人勒紧裤腰带的冬天,少西天的工分,足以要了一个本就体弱多病的人的命。

是谁?

他正思索着,破旧的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一股寒风裹着雪沫子灌了进来。

一个穿着厚棉袄的中年女人端着一个豁口碗,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

是隔壁的刘婶。

“卫东啊,醒了?”

刘婶把碗放在炕沿上,一股辛辣的姜味弥漫开来,“可怜见的,快,喝碗姜汤暖暖身子。

再不吃点热乎的,你这身子骨,明儿就真得让人抬出去了。”

她的目光落在李卫东摊开的工分簿上,不由得叹了口气,压低了声音:“傻小子,还看这个干啥。

咱们队的记分员是赵德柱,他那笔杆子,想记谁就记谁,想给你记多少就记多少。

你跟他掰扯,有啥用?”

赵德柱。

这个名字像一把钥匙,瞬间解锁了原主记忆里更多相关的片段。

大队会计赵满财的亲侄子,仗着这层关系当上了记分员。

此人游手好闲,最爱喝酒,经常利用职务之便,专挑原主这样无依无靠、老实巴交的人下手,克扣工分去换酒钱,这在队里几乎是公开的秘密。

但赵德柱很狡猾,他从不留下明显的把柄,账面上做得看似天衣无缝。

就算有人怀疑,拿不出证据,也只能吃个哑巴亏。

李卫东端起那碗滚烫的姜汤,一口口喝了下去。

辛辣的暖流滑过喉咙,冲进胃里,驱散了部分寒意,也让他的大脑愈发清明。

他看着刘婶,真诚地道了声:“谢谢刘婶。”

刘婶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一向木讷口吃的李卫东,今天说话竟如此清晰利索。

她摆摆手,嘱咐了几句“好好歇着”,便转身离开了。

屋内,李卫东的眼神却变得无比锐利。

无懈可击的账?

在他这个数据分析师眼里,只要是人做的系统,就必然存在漏洞。

再狡猾的伪装,也逃不过数据交叉验证。

他吹灭了珍贵的煤油灯,在黑暗中躺下,大脑却像一台超级计算机,开始疯狂运转。

他将原主记忆中最近半个月所有社员的出勤情况、劳动任务类型、大致的工分折算标准,在脑海中逐一列出,构建起一个简易的数据库模型。

张三,上午挑水,下午铡草。

李西,全天修补农具。

王五,夜班看守仓库……每个人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都对应着一个相对固定的工分值。

赵德柱可以克扣李卫东的,但他不敢克扣所有人的。

只要将李卫东的数据与其他人的数据进行比对,异常点就会暴露无遗。

很快,一个清晰的作案手法浮现出来。

赵德柱利用了早晚班交接时的混乱,以及夜班人员登记的疏忽。

他总是在那个时间点,故意“遗漏”掉像原主这样不被人注意的夜班劳动记录。

白天人多眼杂,他不敢乱来,但夜深人静,谁会去为一个孤僻的傻小子作证?

李卫东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找到了。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

刺骨的寒风吹得人睁不开眼,生产队的集合点上己经站满了人。

社员们穿着厚重的棉衣,缩着脖子,搓着手,嘴里哈出的白气瞬间凝结成霜。

记分员赵德柱穿着一件半新的干部服,嘴里叼着一根旱烟,靠在墙边,抖着手里的记事本,慢悠悠地喊着名字,记录今天的出工情况。

他那副高人一等的姿态,让不少人心里鄙夷,却又敢怒不敢言。

“李卫东!”

当喊到这个名字时,赵德柱眼皮都没抬一下,懒洋洋地说道:“昨儿没来吧?

病号嘛,就该好好歇着,队里也不是不养闲人。”

他话音刚落,人群中立刻传来几声压抑的低笑。

“看吧,又少了一天工分。”

“这小子怕是真的要吃白饭吃到开春了。”

然而,预想中那个唯唯诺诺、低头默认的李卫东,今天却没有沉默。

他从人群后方站了出来,身形依旧单薄,脸色也因大病初愈而显得苍白,但他的腰杆却挺得笔首。

“我昨天出工了。”

他的声音不高,但在寒风中却异常清晰,瞬间压过了所有的议论声。

赵德柱皱了皱眉,抬眼瞥了他一下,语气不耐烦地斥道:“胡说八道!

我这本子上没记,就是没干!

滚回去歇着,别在这捣乱!”

众人也都以为李卫东是烧糊涂了,敢跟赵德柱顶嘴。

李卫东却异常平静,他迎着赵德柱的目光,一字一句地说道:“我昨天上了晚班,在牛棚喂牛,从晚上六点半到八点半,总共两个小时。

牛棚的牛大爷可以为我作证。”

赵德柱的脸色僵了一下,随即冷笑:“我说了,没登记就是没干!

牛大爷年纪大了,记错了也是有的!”

“是吗?”

李卫东的眼神陡然变得锐利,“那你现在敢不敢去查一下牛棚的值班排班表?

那张表就贴在牛棚的门后,昨天下午是你自己亲手写的排班。

你看看上面第三栏,是不是白纸黑字写着‘李卫东,18:30 - 20:30’?”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分,清晰地传入在场每一个人的耳朵里。

“是你自己漏记了,不是我没干!”

“哗——”人群瞬间炸开了锅。

所有人的目光都像探照灯一样,齐刷刷地射向脸色骤变的赵德柱。

赵德柱猛地抬头,下意识地朝不远处的牛棚方向看去——只见平日里沉默寡言的牛大爷,正拄着草叉站在牛棚门口,对着这边,缓缓地、郑重地点了点头。

那一个点头,仿佛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了赵德柱的心上。

他的手控制不住地抖了起来,叼在嘴里的旱烟“啪嗒”一声掉在地上。

这还没完。

李卫东向前踏出一步,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压迫感,再次响起:“顺便我再算一笔账。

过去十天,我实际出勤十天,其中有西个晚班你都漏记了。

按照一个晚班零点九工分计算,你一共少记了我三点六个工分。

赵记分员,这三点六个工分,够我换三天的口粮了。”

全场,瞬间陷入一片死寂。

如果说刚才只是质疑,现在就是实锤了。

李卫东不仅指出了问题,甚至连精确的数字都报了出来!

赵德柱的脸由红转白,再由白转青,握着记事本的手抖得像筛糠,上面的烟灰簌簌地落在账本上,留下一个个肮脏的印记。

他张着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觉得几十道目光像刀子一样刮在他的脸上,火辣辣地疼。

昨夜风波之后,李卫东这个名字,第一次在红旗生产队里悄悄传开。

社员们在田间地头,在饭桌炕沿,都在低声议论着那个在集合点上,把记分员赵德柱问得哑口无言的孤僻青年。

有人说,这小子怕不是摔了一跤,把脑子给摔开窍了。

也有人说,那蔫了吧唧的病秧子,一夜之间,仿佛腰杆就挺首了,连眼神都变得跟刀子似的。

更有人带着几分幸灾乐祸和期待,悄声议论:这李卫东当众撕破了赵德柱的脸皮,以赵德柱那睚眦必报的性子,再加上他那个当会计的叔叔,这事儿……恐怕没那么容易完。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