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阿波罗梦!手机版

阿波罗梦 > > 陈末的谎言之茧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陈末的谎言之茧(苏瑾陈末)小说免费阅读大结局

陈末的谎言之茧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陈末的谎言之茧(苏瑾陈末)小说免费阅读大结局

宋DT 著

其它小说完结

由苏瑾陈末担任主角的悬疑脑洞,书名:《陈末的谎言之茧》,本文篇幅长,节奏不快,喜欢的书友放心入,精彩内容:在近未来,一项名为“真言系统”的脑波测谎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司法、医疗和安全领域。系统能精准量化被测者的“谎言指数”,被誉为划时代的“真相守护神”。 陈末,一名因误信伪证而事业尽毁、妻离子散的前王牌测谎师,对“真言系统”怀有根深蒂固的怀疑与憎恶,蜗居在一家破旧的侦探事务所,靠接一些系统不屑处理的边缘委托苟活。 一桩看似普通的富豪自杀案找上门。所有证据,包括“真言系统”的最终裁定,都确凿地指向自杀。但死者的女儿坚信他杀,因为她父亲在死前曾对她说过一句系统判定为“真相”的话:“如果我死了,绝不是自杀。” 陈末被迫重操旧业,运用其被时代淘汰的、基于微表情、肢体语言和逻辑分析的“古董”测谎技巧进行调查。他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由不在场证明、完美动机和系统认证的“真相”编织而成的、坚不可摧的“谎言之茧”。 每当他接近核心,证据就会离奇消失,知情人也会遭遇“意外”。更可怕的是,他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观察力与“真言系统”的判定结果开始出现致命矛盾。如果他相信自己的判断,就意味着“真言系统”可能从根源上就是不可信的——这个维系社会信任的基石,本身可能是一个巨大的谎言。 是谁在操控系统?目的何在?当

主角:苏瑾,陈末   更新:2025-09-29 16:4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夜色渐深,雨声未停,反而像是要洗刷掉这座城市所有隐藏的秘密。

陈末没有离开事务所,办公室里的灯又亮了起来,只是比之前更加昏暗,只有桌上一盏旧台灯投下昏黄的光晕,将他与满桌的卷宗笼罩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上。

他又将现场照片铺开,这一次,聚焦于那些容易被忽略的边角。

警方的勘察重点是尸体、遗书、门窗等核心要素,但陈末相信,魔鬼往往藏在细节之中。

他的目光停留在一张拍摄书房门口玄关柜的照片上。

柜子上摆放着一些装饰品,其中一个银质的相框倒下了。

报告中的描述是“可能为清扫或发现人慌乱中碰倒”。

陈末用放大镜仔细看,相框倒下的方向,灰尘分布的痕迹……不像是随意碰倒,倒像是被什么东西快速刮过带倒的。

另一个细节是书桌下的地毯。

靠近座椅的位置,有一小块不易察觉的、颜色略深的痕迹,报告标注为“可能为水渍或少量饮料泼洒”。

但陈末注意到,痕迹的边缘非常规整,不像是无意洒落。

这些细节微不足道,在“真言系统”提供的“铁证”面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它们像细小的沙粒,落在陈末心中那片名为“完美自杀”的光滑镜面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磨砂感。

他拿起那份“真言系统”的问询摘要,再次审视那三个关键证人的证词。

管家周永贵、私人医生刘明远、首席助理张薇。

他们的证词太“标准”了,标准得像是在回答一份预设好的问卷。

每个人的说辞都精准地填补了“自杀动机”和“现场环境”的空白,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没有一个可能引起歧义的表达。

这种高度的一致性,在现实生活中反而显得有些不自然。

尤其是面对至亲或雇主的突然死亡,正常人的反应总会带有更多个人化的情绪和琐碎的、甚至可能偏离主题的细节。

但这三份证词,像是经过精心修剪,只保留了最有利于“自杀”结论的部分。

陈末打开他那台老旧的笔记本电脑,连接上一个需要多重跳转的加密网络节点。

他输入了几个关键词:苏承远、投资失败、近期项目。

公开信息并不多,苏承远的公司业务似乎确实遇到一些挑战,但远未到山穷水尽、需要以死谢罪的地步。

商业新闻的报道也多是猜测,缺乏具体细节。

这本身也有些奇怪。

如果真有一笔足以压垮苏承远的失败投资,在商界不应该毫无风声。

他又尝试搜索周永贵、刘明远、张薇的公开信息。

管家和医生的信息很少,张薇作为首席助理,有一些公开的职业照和参与活动的记录,看起来精明干练。

时间在寂静和键盘的敲击声中流逝。

窗外的雨声渐渐变小,变成了淅淅沥沥的余音。

陈末感到一阵疲惫袭来,他靠近椅背,闭上眼,揉了揉太阳穴。

黑暗中,那些照片、数据、证词像碎片一样旋转。

倒下的相框、规整的污渍、过于完美的证词、系统认证的“非自杀”预言……这些碎片无法拼凑成一个完整的画面,但它们共同指向一件事:这个“完美自杀”的茧,内里一定包裹着截然不同的东西。

最后,他的思绪定格在苏瑾那双强忍悲痛却异常坚定的眼睛上。

是她那句“系统证明他没说谎”,最终打动了他。

在一个全面信奉“系统真理”的时代,一个弱女子却因为一句被系统验证的“真话”,敢于质疑系统得出的最终结论。

这本身,就充满了某种悲壮的讽刺意味。

他重新坐首,在电脑上新建了一个加密文档,标题为“苏承远案疑点梳理”。

他开始敲字:1. 核心矛盾: 死者预言(系统验证为真) VS 现场及证人证词(系统验证为真)。

2. 现场微瑕: 玄关倒落相框的痕迹;书桌下规整污渍。

3. 证人证词: 高度标准化,缺乏个性化细节,完美支撑自杀论。

4. 动机存疑: 投资失败的具体情况不明,严重程度待查。

5. 下一步:* 实地勘查案发现场(己约明日)。

* 尝试接触三位关键证人(需谨慎,避免打草惊蛇)。

* 深入调查苏承远公司近期真实的财务状况。

保存,加密。

陈末关掉电脑和台灯,办公室彻底陷入黑暗,只有城市遥远的光污染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地板上投下几道微弱的光带。

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湿漉漉的、空无一人的街道。

雨几乎停了,空气里带着一股沁凉的潮湿气息。

“真言系统……”他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丝冷峭的弧度。

这个社会赖以运转的基石,这个裁定真相的终极法官,它的判决,第一次在他这里遇到了一个固执的、来自旧时代的挑战者。

明天,他将走进那个被系统盖章认证的“自杀现场”。

他要用他被时代淘汰的技艺,去触摸那坚硬的茧壳,听听里面是否真的有异样的蠕动。

他有一种预感,苏承远的死,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而冰山之下的黑暗,可能远超他的想象。

但此刻,陈末心中久违地燃起了一簇火苗。

一簇名为“怀疑”的火苗。

这簇火苗,曾经让他坠入深渊,如今,也可能照亮通往真相的迷途。

他拉上窗帘,将城市的灯光隔绝在外。

一夜无梦。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